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重九席上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供一笑,落帽参军华发。莫倚忘怀,西风也曾,点检尊前客。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爱说琴中如得趣,弦上何劳声切。试把空杯,翁还肯道,何必杯中物。临风一笑,请翁同醉今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知在龙山哪里,但依然记得当年重阳时的聚会。是谁成为桓温的笑料?是落帽的白发参军孟嘉啊!不要说自己“西风吹帽,初不自觉”,其实西风也会挑选对象,让你故意出丑。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桓温、孟嘉皆已逝去。眼前所见只有二三飞蝶而已。
高风亮节,千载之中,只有陶渊明可居。你只要领会琴中的乐趣,又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既然您说“琴中如果得趣,何必一定要在弦上发出声音呢?”那么,好!现在,如果我把空杯向您祝酒,您是否还肯说“得到酒趣就好,何必一定要杯中有酒呢?”哈哈,还是让我们斟满酒杯,今朝不醉不归吧!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代表作品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姜夔《念奴娇·闹红一舸》等。
龙山:在湖北江陵府(今湖北沙市)城西北十五里,桓温九日登高,孟嘉落帽处。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时佐吏并着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词中“当年高会”即指龙山之会。
老兵:指桓温,谢奕称桓温为老兵。《晋书·谢奕传》:“(奕)与桓温善,温辟为安西司马,犹推布衣好。……尝逼温饮,温走入南康主门避之。……奕遂携酒就厅事,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谁与老兵供一笑,这是问成为桓温笑料的是谁人。落帽参军即孟嘉。华发:花白头发,这是想象孟嘉落帽的形象。按:在盛大宴会之上,落帽本是失礼行为,而桓温戏弄孟嘉,显然是把他当作取笑的对象。所以作者有“供一笑”的话。
莫倚:不要寻找借口。倚:倚杖。忘怀:忘记了,指孟嘉“初不自觉”落帽事。
也解:也能。点检:指点,引伸为挑选,这里含有蔑视的意思。樽前客:指宴席上的客人。这两句是说,西风也能挑选席上客人,意思是让他当众出丑。按:《孟府君传》曾载桓温对孟嘉说的话:“人不可无势,我乃能驾御卿。”孟嘉甘心受桓温的驾御,所以西风也要贬之。
“凄凉今古,眼中三两飞蝶”:不论是桓温还是孟嘉,都已不复存在,在后人眼中,眼前所见的只有三两只飞蝶而已。这是总结一句,说这些历史人物不值得一提。
须信:应知。采菊东篱:陶潜《饮酒》诗句。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高风亮节,千载之下,只有曾任彭泽令的陶渊明可称。
爱说:口语,喜欢说。《晋书·陶潜传》:“性不解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试把:试举。杯中物为酒。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以上三句是与陶渊明开玩笑。因为陶渊明说过琴中如果得趣,何必一定要在弦上发出声音,所以比照推理:那么杯中无酒的时候,陶翁是否还肯说,举杯得趣,何必一定要斟满呢?翁,陶渊明,下句的翁也是陶渊明。▲

创作背景

  本首词作于庆元六年(公元1200)的秋龙山重阳筵上,当时词人六十一岁,赋闲家居于江西。辛弃疾受邀参重阳筵席,席上所见所闻引发词人感慨,加上他也是识陶真谛的人,他推崇陶公的“高情”,并拈出“清真”为其“高情”的内涵。历来咏重九的诗词,大都引用孟嘉落帽和陶渊明采菊的典故……词中的“老兵”及“参军”,其影射和讥讽当世人物,应当是不言而喻的。在赞扬千古之下,只有陶渊明不为强权势力所拘束,又显然是对党禁以来不受韩饨胄的功名利禄所诱惑的人物的歌颂。

赏析

  这首词通过写重阳宴会的所见所感,抒发隐居之乐。

  上片由眼前的重阳宴会而想起了东晋风流名士在龙山举行的高会,当年众名士不拘小节,无论长官下属都洒脱放旷,极尽风流,然而只有那位落帽参军孟嘉才能识得酒中真味。如今往事已过千年,词人在这重阳宴会上把酒临风,想要效仿魏晋风流,但是知音太少,无人可与自己交谈,再加上看到眼前飞过的两只蝴蝶,就更让辛弃疾感慨万端了。

  下片承接上文引出东篱采菊的爱酒高人陶渊明。他也是辛弃疾平生最为景仰的高士。陶渊明有一种天真自然的风度,平日以无弦琴作弹奏之状自娱,虽然不通音律,却能得其中雅趣,十分尽兴。以“空杯”问陶,语言生动幽默,别有一番情趣。结韵之“同醉今夕”,则将陶渊明引为隔代知音,恨不能与其把盏相谈。

  词上下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用韵整齐;词人通过追忆晋人龙山盛会的雅量趣事,然而晋人已逝,樽前客稀,惟余“眼中三两飞蝶”的凄凉,抒发了物是人非,知音少的伤感情。“须信采菊东篱”表现词人对陶潜归隐生活的羡慕之情。▲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半俸自戊辰二月置不复言作绝句

陆游陆游 〔宋代〕

力请还山又几年,何功月费水衡钱?君思深厚犹惭惧,敢向他人更乞怜!

江城子

袁易袁易 〔元代〕

江云漠漠水潺潺。挂蒲帆。水云间。更有何人,得共此时间。

说与红尘须左辟,明镜里,白鸥还。

天风吹面雪消残。为春寒。放梅悭。咫尺吾庐,稚子候柴关。

几首新诗千斛酒,人道我,转痴顽。

田家苦

章甫章甫 〔宋代〕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
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和姚监丞斫鲙 其二

卓田卓田 〔宋代〕

旋捣金齑捣玉葱,半盂膏酒洗冬烘。吴中风物今犹尔,说与厨人宁舍熊。

留题南楼二绝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偷得青州一岁闲,四时终日面孱颜。
须知我是爱山者,无一诗中不说山。

和韦苏州二十首 其十一 听嘉陵江水声代深师答

赵秉文赵秉文 〔金朝〕

惊湍泻石崖,百步无人迹。爱此喧中静,聊布安禅席。

水无激石意,云何转雷声。仁者自生听,达士了不惊。

心空境自寂,淡然两无情。

道中闻百舌

释绍嵩释绍嵩 〔宋代〕

一径寻村渡碧溪,山花红紫树高低。
如今天下无鸣凤,说与春鸟自在啼。
注释

送姬仲实隐士北还

王恽王恽 〔元代〕

纷纷末术例从谀,邂逅淇南论有馀。
贾传自怜多感慨,东门何意泥孤虚。
雨连宾馆留三宿,天遣幽怀为一抒。
觉我胸中闻未有,九峰新说历家书。

伤逝三首

赵文赵文 〔宋代〕

昨日相扶尚自存,今朝痛哭奠清尊。
如何一夜音容隔,便有纷纷说梦魂。

题陈景说诗稿后

陈鉴之陈鉴之 〔宋代〕

倚马挥万言,跨驴哦一字。
迟速不须论,纫云看奇思。
© 2023 麓菍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