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苏轼 苏轼〔宋代〕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
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
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使君何従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
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
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
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
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
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
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上千层山峦唤起观者愁闷的心绪,翠绿的山峰高入云烟缭绕之处。
那山和云经历了多久的岁月,无人能够知晓;烟消云散之后,山依然屹立不倒。
只看见两座悬崖,以及暗淡不明的流水道,中间似乎有许多泉水汇集而来。
缠绕的树木和盘绕的山石隐约可见,流水倾泻而下,形成了奔腾的泉水。
水道平坦,山野明朗,森林从山脚开始断绝,小桥和小店就在山前。
行人渐渐穿越高大的树木,天空倒映在江中,江上的渔船犹如一片树叶。
王晋卿你是从哪里寻得这幅画,略加衬饰就显得格外清新美好。
人间何处有此景,真想特地前往此处购置数百亩良田。
你难以找到武昌和樊口这些偏僻之地,而我在这里已经度过了五年时光。
春风拂动着江水,天空高远辽阔,傍晚的云朵带着雨滴,山川无比秀美。
朱红色的枫香树和飞鸦宿在江边,古松上积攒着白雪,看上去就像醉卧的仙人。
仙境或许在人间,但武陵的人并非都是神仙。
壮丽的河山,清明的天空都与我无缘,虽然有路可通但我无缘踏上这条路。
归还你这幅画之后我仍频频叹息,这山中的旧友或许正在召唤我回归山林之中呢!

注释
江上:犹言“山川”、“山河”。
愁心:愁闷的心绪。
千叠山:千层山。
浮空:飘浮空中。
积翠:是指山上草木积聚而成的青绿色。
如:似,像。
云烟:云气烟雾。
耶: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远:谓历年已久。
莫知:不知。
烟空:烟销,烟雾散尽。
云散:云气散去。
暗:暗淡不明。
绝谷:陡峭的两山之间的流水道。
百道:犹言“百条。”初唐诗人沈俭期《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诗:“竹里泉声百道飞。”
萦(yíng)林:缠绕的树木。
络(luò)石:盘绕的山石。
下赴:下到,下去,下往。
川平:水道平坦。
山开:山野明朗。开,引申为舒展,开朗。
野店:犹“茅舍”。
稍度:逐渐渡过。
乔木:高大的树木。
一叶:形容打鱼的船小,像一片叶子。
江吞天:是指天空倒映江中。
使君:封建社会里对太守、刺史的称呼。这里指王晋卿。
得此本:得到此底本。
清妍(yán):清新美好。妍,美。
径(jìng):直,特地。
二顷田:顷,地积单位,百亩为一顷。语出《史记·苏秦列传》:“使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在长江之南,与黄州相对。
樊(fán)口:在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岸,旧武昌县西北。
幽绝:僻静之极。
东坡先生:作者自称。
摇江:摇荡江水。
漠漠:密布,广远。
娟娟:美好,秀美。
丹枫:朱红色的枫香树。
翻鸦:飞鸦。《甘泽谣》陶岘诗:“鸦翻枫叶夕阳动,鹭立荷花秋月明。”
伴水宿:《禽经》云,“凡鸟林曰栖,水曰宿”。此指人宿江边,不指鸦。
醉眠:喝醉酒后神志不清的睡眠状态。
桃花流水:这里是指仙境。
武陵: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有“武陵人既出桃花源,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所描绘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
清空:清明的天空。
去路:往路,走去的路。
还君:归还你。
三叹息:多次赞叹,嗟叹。
故人:旧友。此为拟设词,并无实指。
归来篇:东晋诗人陶渊明于晋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辞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归去来兮辞》,其辞云:“田园将芜胡不归?”文中叙述归田后的心情和乐趣。《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此用其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祐三年(1088)冬,时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苏轼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到达贬所,至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改任汝州团练副使,共在黄州度过了四年多的辛酸岁月。此时,他因看《烟江叠嶂图》而有所感触,唤起了对往事的回忆。这是一首题画诗,也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意。

赏析

  山水画在画面空间的开拓方面,往往采用散点透视、以大观小的方法,表现空问的无限广阔性。所谓“以大观小”,即画家观察认识自然山川时,采用“步步移,面面观”,把江山叠嶂层峦和流水无尽之美尽情地收入画面,铺舒为宏图。这样既打破了固定的空间限制,也打破了作为内容连续性上的时间界限,创造出山水画可观、可游、可居的艺术境界。苏轼所题北宋画家王晋卿《烟江叠嶂图》正是如此。

  诗的前十二句就画中景色作了描述。山水画家为了表现景色的空间距离,所画景色,要显得若有若无。这样“迷远”的处理方法,给人“空云烟”的感觉。

  这首诗的开端四句,如突兀而起,描绘了一幅迷远之景:峰峦高耸,层层叠叠,山间草木葱郁青翠,仿佛烟霭飘浮在半空之中,让人难以分辨那是山、是云。在此水墨画盛行之前,山水画大多以青绿着色,“空天”及水的描绘,往往使用石青石绿来渲染。唐朝画家的山水画,如李思训、李昭道的金碧设色作品,水、天皆描绘成彩色。宋朝的卷轴山水画中,有些兼工带富的作品,水、天也大多染色。诗人一开头就直接点明这幅画是青绿重色。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以远、中、近景的不同视角,细腻描绘了画卷中的景色。远望之下,山崖陡峭,苍苍茫茫,两崖之间光线昏暗不明。稍近一些,又能看到苍崖之上直泻的百道飞泉,跃过烟林山石,随即汇聚成奔腾不息的长流。近处则可以看到山野开朗,山脚下小桥连着茅舍,行人穿过树林,捕鱼的如叶小船,逐着水流驶向旷远。诗人以健笔劲毫,连珠妙语,远近结合,明暗相间,层层勾勒出画卷的全貌。画中雄奇壮美、绚烂多姿的景色,达到纵深无限、广远无尽而又自然连绵,令读者感到步步有景、处处怡情。仿佛在咫尺之间,就能眺望万里之遥;方寸之中,能辨别千寻之峻。这是画家笔端之巧妙,也是诗人文字之妙。

  这首诗的后面十六句,诗人开始抒发观画人的心情与感慨。“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这两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画作之上,既承接了前文的画景,又启示了下文对画作的深入描述。

  画家王晋卿,曾经被谪居南州,因此有了“万里之行”的历练。楼钥在王晋卿的《江山秋晚图》中题跋:“若丹青非亲见,景物则难为。”这表明了画家对于绘画技艺的坚持和追求。而他所说的“不有南州之行”,难以达到画艺的大成就,更突显了他对于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人苏轼,一直推崇画家王晋卿的绘画技艺,他称赞王晋卿能够细致入微地描绘事物,笔法工细,真切动人。甚至因为画作的真实和生动,让人产生了想要前往隐居的冲动。苏轼在政治斗争中遭遇坎坷悲苦,对仕途充满疑虑,内心充满了乐观进取与消极退避的矛盾。他想要高蹈江湖,逍遥山林,寻找心灵的归宿。然而,“春风摇江天漠漠”以下的四句诗,用对偶工整的句式,依次描绘了黄州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点明了现实生活中每个季节都有其值得流连的地方。回忆起在黄州所见的美景,诗人又觉得不能真的隐居。他时而想要隐居,时而又不想隐居,既感性又理性,内心有着难以言说的隐衷。他的所谓要隐居,其实只不过是借题发挥,抒发内心的抑郁不平。

  在苏轼看来,“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极乐世界、理想王国的世外桃源与他无缘。“山中兮不可久留”,他还是需要回到现实社会中。结尾“还君此画三叹息”二句,上句承接着对画作的描述,下句承接了观画的人的情感表达,首尾圆通,结构谨严。诗人在这幅画面前,既感叹于画家的技艺,又感叹于现实的复杂。他借画表达了自己的矛盾与感慨,让人深感其内心的复杂与深沉。

  这首诗用飞动流走的形象,把画面写得活动跳脱,表现出烟江叠嶂之阔大、空旷、壮观、雄奇的气势,不但有化工肖物之妙,而且能传出山水之神韵。诗人叙写画景讲求经营位置,将绘画之法用于诗法,巧妙地使用方位词,如“中”、“下”、“前”、“外”等,成为构图的枢纽、连接物象的媒介,写得层次分明、疏密得体,克服了平面图的呆板,成为浑然一体的山水全貌。诗人隶事用典,坦露胸怀,倾吐肺腑,尤其对桃源的议论颇有见地,表现出他的慧眼卓识。▲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湖上众禽尽以俗呼为题·泥滑滑

文同文同 〔宋代〕

春日正晴明,满园花盛发。
劝尔竹木鸡,莫啼泥滑滑。

秋思

释文珦释文珦 〔宋代〕

听说相思情绪,难禁最是秋时。
燕去重增别恨,雁来不服归期。

效阮公咏怀(十四首)

薛蕙薛蕙 〔明代〕

群狙竞芋栗,喜怒随转移。
飞飞海上鸥,矰缴不可施。
张仪谢苏君,赵令说李斯。
小义鲜能终,邪径固多歧。
利害异目前,亲仇在一时。
他人各有心,愉乐且相欺。
侥幸昧全图,此计良可嗤。¤

榴皮题壁

丁逢季丁逢季 〔宋代〕

水云深处扣仙居,对酌春风夜有馀。
说遍东南耆旧话,始知胜读十年书。

僧义翔僧义翔 〔宋代〕

时人号我作郭郎,盖缘为事没著量。
傀儡弄罢收归笼,自有傍人说短长。

倪文举寺簿挽诗三首

曾协曾协 〔宋代〕

学植春同富,词源海样宽。
细听朝士说,宜著侍臣冠。
泉壤归何遽,容台席未安。
苍旻如可问,不遣泪河乾。

清平乐·绿深红少

程垓程垓 〔宋代〕

绿深红少。柳外横桥小。双燕不知幽梦好。惊起碧窗春晓。起来瞢?多时。玉台金镜慵移。多少春愁未说,却来闲数花枝。

别吴翁范翁棐翁晋兄弟三首 其二

欧大任欧大任 〔明代〕

壁立中丞第一峰,后来叠出玉芙蓉。河东从此称三凤,汝水何劳羡八龙。

六用喜雨韵三首

吴潜吴潜 〔宋代〕

毋烦符祝不祥禁,并遣商羊旱魃沈。
自诡何关太守力,谁知最切老婆心。
苦身见说汤诛发,沾体曾闻禹堕簪。
乾溢两无年大有,君王德泽海千寻。

晴後雪冻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负暄尚觉日无功,炙手仍愁火失红。
本是雪前风作雪,却缘雪後雪生风。
四郊冻合如相约,七日晴来不肯融。
旧说醉乡堪避暑,避寒也合此乡中。
© 2023 麓菍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