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禾

熊禾

熊禾(1247~1312年),字位辛,一字去非,号勿轩,晚号退斋。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建阳崇泰里(今莒口乡)人,世居云谷鳌峰之阳熊墩。幼年颖慧,有志于濂、洛、关、闽之学。访朱熹门人辅广,拜其为师,游浙江,受业于刘敬堂,得朱熹晚年同黄干论学之要旨。登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进士,受任汀州(今属福建)司户参军,颇有政绩。

生平

  宋亡之后,熊禾誓不仕元,"遂束书入武夷山"(清·董天工《武夷山志》),在五曲晚对峰构筑隐居学习的"洪源书室"。隐居之初,以其崇高的气节和精深的学识吸引了一大批学者和文士,人们尊其为师长,同其研讨义理。为此,熊禾开始在书室讲学。"四方来学者云集,粝食涧饮,日以孔孟之道相磨石龙。"(民国《崇安县新志》)因而盛誉天下。当时的学者名流,诸如胡庭芳、詹君履等人都曾特来拜访,而求学者更多得难以计数。熊禾为此着手改建书室,将"洪源书室"扩建为"洪源书院"。胡庭芳虽为易学大家,造诣颇深,名重一方,但也经常到洪源书院与熊禾论道。熊禾亦有多篇文字送胡庭芳,阐发自己的理学精要。熊禾十分敬仰朱熹。他在卜居武夷山的12年中,通览朱子诸书,选择其中精要者辑为一册《文公要语》,为人们研习朱熹的思想、理论,提供了极有益的帮助。在洪源书院期间,熊禾还分别上《重修武夷书院疏》、《重建朱文公神道门疏》,以期弘扬朱子之学。

  熊禾居武夷12年,回到家乡建阳熊墩,在鳌峰之麓重建鳌峰书院,讲学著述,以奉先圣,继承理学道统。因书院门对云谷,改称云谷书院,四方学者接踵而至。

  熊禾是朱熹的三传弟子,深受其学说影响,视朱熹为孔子之二,认为朱熹的著述继往圣绝学,开万世太平,其学术影响,关系到国家存亡,民心向背。有"宇宙间三十六名山,地未有如武夷之胜;孔孟后千五百余载,道未有如文公之尊"之句(清《武夷山志·重建武夷书院疏》)。熊禾对朱熹的评价,得到后人的赞同,为朱熹在儒家道统中奠定崇高的地位。▲

主要成就

  熊禾以毕生精力研究儒家经典,继承、弘扬和发展了朱子理学,成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后人称誉:"朱熹有功于圣门,熊禾有功于朱熹"。著有《易经讲义》、《易学图存》、《周易集疏》、《书说》、《大学尚书口义》、《三礼考略》、《春秋通解》、《春秋论考》、《四书标题》、《大学广义》、《四书小学集疏》、《文公要语》等。

作者《熊禾》的诗文

观钓

熊禾熊禾 〔元代〕

暂停窗间诗,观此池上钓。
鱼尾何沉沉,竹午何嫋嫋。
一丝波面动,摇曳出深沼。
校人畜我时,活我良谓厚。
作鱠终当供,设饵诚不料。
何当两相忘,万里游浩渺。

观洛行

熊禾熊禾 〔元代〕

我生海南万山间,出门冈陇相回环。
平田更无十里阔,何处知有天地宽。
男儿堕地六合志,抱此一雨常悁悁。
早年曾作天府客,长歌东出穆陵关。
关头仰天坐叹息,百年事业如弹丸。
乾坤只限衣带水,何繇万里窥中原。
只今文轨一潮混,地不改辟时易然。
斯须洛京见嵩华,咫尺孔林登泰山。
圣贤往迹正在此,譬若木水有本原。
北方学道古所贵,当年楚产皆其偏。
从来一气有旺歇,况及人事多移迁。
程门立雪道南后,幸此一脉犹绵延。
武夷考亭今洙泗,文公之学行八埏。
当时亦号小洛阳,游胡刘蔡居相联。
风流不减程邵马,至今故老人能言。
起来高目视八荒,斯文一缕千钧悬。
人心不啻溺焚急,茫茫大柄伊谁颛。
但得人读周孔书,不患古道今无传。
图书龙马事阔远,荥河温洛仍当年。
畴分三三卦八八,举目法象非虚玄。
大哉伊亳一德书,此极翼翼甸幅员。
太平六典深识此,下方余意公惓惓。
不惟周官列三百,更将仪礼陈三千。
成周致治绝千古,空余轨则留残编。
尼山已叹凤不至,只有梦寐相周旋。
从兹架漏过千载,何时赤子当息肩。
汉初自是有余责,仁义经制皆蕝绵。
董公年老贾生少,至今秦法常袭沿。
娄敬一言岂通论,长雄气习争相挻。
绝爱东都一代治,犹是三代气象存。
泱泱思乐鼓钟地,冠带几万圜桥门。
尊师重傅古亦少,一变至道夫何难。
惜哉桓荣无此学,西方现出金光仙。
马来牛去事甚浅,自此正气常腥膻。
秣陵青山那得以,独有此地余衣冠。
王通元经莫轻议,太和文治诚班班。
一时礼乐盛兴学,千闾万井皆均田。
殷周而下此一治,王苏诸老重讨论。
却恨晋阳好昌运,大纲不正他何观。
此几一失又几载,高天厚地衔深冤。
虽然正气当有合,古今良会应非悭。
书生杜门三十载,邂逅三生一日缘。
愿言挟册拜曲阜,更欲促驾窥涧瀍。
河南夫子倡道地,似闻荒草凝凄烟。
圣贤事事在耳目,依然昔日佳山川。
文公之道会当北,古今此理常往还。
昭代表音自此始,九州四海须同文。
在道久分要统一,皇极一建趋荡平。
老癃扶杖何日见,深衷寓此观洛篇。
尧夫卜宅太平日,有道经世常一元。
扬帆东南必沧海,振屐西北须昆仑。
鲁侯僖伯我有望,残山剩水难为妍。

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

熊禾熊禾 〔元代〕

道原出於一,秩祀安有二。
作俑唐开元,损益端有俟。
杨马彼何人,周程列其次。
论议轻一时,典祀误来世。

赫曦台四景·鸡鸣出日

熊禾熊禾 〔元代〕

赫曦清昼真奇绝,远望海门观出日。
金戈铁骑走千峰,闪闪万旗张天赤。
神龙飞上使人惊,烁眼祥光成五色。
扶桑欲出升何难,认取真情凝太极。

上严廉访十首

熊禾熊禾 〔元代〕

七闽天南陬,实惟文明方。
风气一以开,文治何其昌。
我思常公化,迪我真无疆。
开端固匪易,再造伊谁当。

瑞鹤仙·翠旗迎风辇

熊禾熊禾 〔元代〕

翠旗迎风辇。正金母、西游瑶台宝殿。蓬莱都历遍。□飘然来到,笙歌庭院。朱颜绿鬓。须尽道、人间罕见。更恰恰占得,美景良辰,小春天暖。开宴。画堂深处,银烛高烧,珠帘任卷。香浮宝篆。翻舞袖,掩歌扇。看兰孙桂子,成团成簇,共捧金荷齐劝。□从今、鹤算龟龄,天长地远。

赠陈教谕

熊禾熊禾 〔元代〕

每惟斯道南,七闽小邹鲁。
考亭四书学,日月行万古。
我生亦何幸,私淑欣有遇。
南来证文献,令人动遐虑。
斯文欠统一,正学真一缕。
莆阳礼义国,敛袵殷黼冔。
绯思东湖集,复斋接前绪。
至今耆俊多,渊源此其祖。
德闳有闻孙,邂逅快披睹。
儒先教化地,师传盛称誉。
教成畀邻邦,祖训有遗矩。
岂但美彼芹,更思甘棠树。
一邑召可行,尽分皆有补。
十室有忠信,矧此万家聚。
派近源可寻,我来重瞻遡。
当年弦诵声,溪水自东注。
典刑前辈人,溪山正堪数。
安得杖屦陪,安溪溪头路。

又游南园次傍花随柳句

熊禾熊禾 〔元代〕

柳绿花红别一天,新来人物旧山川。
若为唤起尧夫梦,再整三千六百年。

茶荔谣

熊禾熊禾 〔元代〕

阳春播一气,着处成芳菲。
闽地本荒落,山川亦何奇。
赢刘始为郡,望秩暨武夷。
通仕良鲜少,贡入还稀微。
晚唐得常公,文化今有遗。
国初归职方,况复兵革稀,
圣化溥涵育,生生浩无涯。
昭陵锐图治,四夷息鞭笞。
峨峨四谏官,日晏犹彤墀。
君谟起南服,感知无不为。
芹曝犹欲献,茶贡讵非宜。
草木贵多识,荔谱何伤而。
岂意成滥觞,岁献妨耕犁。
当年东坡老,作诗叹荔枝。
诗语似成谶,采茶武夷溪。
民力固甚惫,卉木且具腓。
士人作是事,兴言痛心脾。
闽溪何澍湃,闽山何嵚{上山下欹}。
彼一草木秀,不惮勤航梯。
昌黎感二鸟,世道矧益漓。
我思全盛际,贤书连驲驰。
公卿项背望,仄席须谋惟。
十家九诗书,三年下芝泥。
宣靖名节著,炎绍勋业资。
乾淳道学称,人物世有之。
大雅日以丧,迂阔有旺歇,
回斡应何迟。百卉岁发荣,
英杰生无时。风气谅有开,
久矣斯的疲。武夷大隐山,
自有百世师。来哲倘可俟,
拳拳留此诗。

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

熊禾熊禾 〔元代〕

混之再开闢,唤觉千载迷。
龙门空宝匣,明月照玉溪。
五纬集未久,又报填旅奎。
© 2023 麓菍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