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问菊

曹雪芹 曹雪芹〔清代〕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想要问讯秋天的信息,众人皆不知,我背着手,的中念念有词地叩问东篱下栽种的菊花。
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
空荡荡的庭院,落满霜露,那是何等的寂寞?大雁南归、蟋蟀停停了鸣叫,可曾引起你的相思?
不要说世界上没有人能与你接谈,你哪怕能与我说上片言只语,我们也能相互理解对方的心思。

注释
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叩:询问。东篱:指代菊。
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偕:同……一起。
为底:为什么这样。底,何。
蛩:蟋蟀。可:是不是。雁、虱、菊都是拟人写法。
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赏析

  《问菊》,作为小说人物诗,是并不弱于《咏菊》的。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于是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问菊就是问自己,答案也都包含在问题之中。你那样标高气逸,傲然独立于尘世风霜之中,没人能和你结伴生活。花朵同样俊秀,你不在春天和百花一起开放、争妍斗艳,却到了深秋才开放。一种深沉的寂寞感,孤扯感扑面而来。这就是觉醒之后的黛玉的心理的深切写照。可以说,这首诗倒是更深沉地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的,单就律诗的格律而言,这首诗是确有可推敲之处的,有的对仗不够工稳。这和黛玉的“不以词害意“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的诗学见解有关。

  在这首诗中,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性情。 “圃露庭霜”就是《葬花吟》中说的“风刀霜剑”。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彷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几乎没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首联之外,颔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林黛玉一再向那寄托在东篱之下的菊花发问,其实是暗喻自己寄人篱下,缺少知音。

  小说中李纨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所以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其实这种写法本身就另有微言大义,如果按十二首诗作的实际情况,那并非如宝玉所赞同的“极是!极公!”正如后人评点所调侃,宝玉情有所偏,“林妹妹为魁,不是也是,不公也公”。即以黛玉自己的三首诗而言,应该说这首《问菊》要比《咏菊》更真情更自然。

  首联即直切“问”字,所谓“讯秋情”即问讯菊花的情怀意向。下面一连几个问句,或切合历史上所形成的菊花之文化品位,或抓住菊花的自然特性,其实都是把菊花当作诗人的一个同类,即将诗人自己的情怀赋予了菊花。所谓问菊,实是自拟。孤标傲世,当然是从陶渊明就给菊花涂染上的文化个性,问“偕谁隐”,答案已经在问句之中,即与菊花相过从的只能是高人隐土。菊花在秋季开放,当然不同于“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为底迟”,也就是赞美了菊花不趋时不从众的品性。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别的花所以不在秋季开放,菊花所以会感到寂寞,但也正因此反衬出菊花的遗世独立。鸿雁在秋天向南飞走,蛩即蟋蟀也即将结束生命,这进一步皴染出菊花的孤高。总之这四个问句,实际上就是以问的形式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就是对菊花的“移情”故问。最后两句就把这层意思明白点出:不要感叹没有知音,我就是你的好朋友,如果菊花能说话,咱们就好好聊一会吧。但全诗都采用问的口气,一方面与诗的标题紧扣,另一方面使诗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应该说,这首诗十分切合小说中所写黛玉之性格——第五回所谓“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作者代拟的这首诗传神地体现了这种特点。同时当然也就关合了黛玉将来“眼泪还债”的寂寞之苦境。▲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猜您喜欢

西江月·人事虽然久厌

尹志平尹志平 〔元代〕

人事虽然久厌,道家争忍空归。不因勤苦到关西。焉得重阳庆会。说与门中志士,祖庭已见根基。终南山色古今奇。老者堪为久计。

春日与客谈旧事有不能忘者纪以小诗 其一

顾清顾清 〔明代〕

贤科采掇误知名,素卷青衣守进呈。两字早从提笔定,白头空愧古人情。

拼音 注释 译文

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

冯延巳冯延巳 〔五代〕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夜深寒不彻,凝恨何曾歇,凭阑干欲折。两条玉箸为君垂,此宵情,谁共说?

丁大参刘参戎邀游虔州光孝寺看二井

区大相区大相 〔明代〕

良游荷胜招,忽与人境别。木落山更苍,地暖气初冽。

稍寻奇俶观,遂竟灵异说。境缘二井胜,事匪茫昧设。

灵气通山泽,寒潮应海月。甘液岂泉蒙,春流因雷发。

妙理信中感,神机岂外泄。汲同神瀵滋,饮异醴源竭。

山根潜地肺,水道走石穴。久闻有此言,每令心赏绝。

游思六合外,归补水经缺。

送李阆州二首

李流谦李流谦 〔宋代〕

少陵曾赋阆州诗,苦说城南天下稀。
铃合讼閒帘半卷,胡床客好尘频挥。
著鞭尚及春耕劝,促诏应随晓仗归。
他日遗簪犹在念,端容杖策扣黄扉。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扬州慢·琼花

郑觉齐郑觉齐 〔宋代〕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毬。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扬州琼花

陈天麟陈天麟 〔宋代〕

髣髴犹称是汉妆,五花刻玉传轻黄。隔江坐想红楼里,插鬓应宜锦瑟傍。

疑似聚仙非我类,近邻芍药许同芳。将军且与花为主,免使丛祠作战场。

摸鱼儿·道醉乡

刘辰翁刘辰翁 〔宋代〕

道醉乡、无边无岸,一尊到彼殊径。是间转海人知处,尺地不教渠剩。尊亦瘿。问一斗消酲,一石犹难信。临风小等。记我友醒狂,相从有意,中路恨羌永。梅花晚,早已雪堆余鬓。此花宁复风韵。空寒独倚天为主,天又几时曾定。今为晋。看秦女山中,绿发垂垂顶。百年一瞬。叹高卧北窗,闲过五十,无说答形影。

送除景说归三衢

高斯得高斯得 〔宋代〕

秋风吐商气,庭树慽以飞。
美人悼时节,去意不可鞿。
朋阴傲排荡,晨光弄熹微。
灵修岂敢怨,浩荡终难依。
岐分蹈一失,决此存亡机。
僵株擢新稊,倏忽成十围。
阳阸人所愿,苍天讵能违。
蹇予於夫子,亮节深所希。
取舍既共是,排拫亦同非。
岂伊桐江上,裴回送将归。
时危抱深感,人远伤遐睎。
国家福未艾,祖宗临孔威。
愿子崇明德,桑榆借光辉。

逍遥咏 其十

赵炅赵炅 〔宋代〕

谁人信我说,我说亦非常。苦行分明乐,缘深解即忙。

乖持如似梦,慕道得清凉。影响随声应,玄门可度量。

© 2023 麓菍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