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蓦地月残风晓。替写个词人照。浑不是画云台容貌。隐山林格调。
烛三条。弦七条。春婆唤醒东坡觉。秋士听残北渚骚。
笔悴花憔。到今年送穷文十易稿。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折红梅·睹南翔征雁
佚名 〔宋代〕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 其一
曾几 〔宋代〕
听说光州好,淮山是四邻。凝香无一事,奠枕有馀民。
世以文章著,朝须宠数频。西湖便归去,应不待班春。
瀛国公入西域为僧号木波讲师
汪元量 〔宋代〕
用前韵作雪诗留景文
苏轼 〔宋代〕
建炎感事
张元干 〔宋代〕
偈颂二十一首
释智愚 〔宋代〕
九月十六日游南内值大风雨归而雪满西岫矣
徐渭 〔明代〕
东归有感
王彝 〔明代〕
过西山遇雨晚晴乘凉以归
虞俦 〔宋代〕
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惊呼之馀